新闻中心
News
联系我们
 

电 话:86-755-82910368

传 真:86-755-82910673

邮 箱:sail-group@sail-group.com.cn

邮 编:518001

控制通胀的关键是稳定预期

时间:08-04-21 来源:世纪海翔

控制通胀的关键是稳定预期

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季度的各项经济指标,其中一季度GDP增长高达10.6%,而一季度的CPI则达到了8.0%的高位(3月份CPI上涨8.3%)。针对这一严峻的形势,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当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,认为特别要把控制物价上涨、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。这意味着,之前双防的序列已经发生改变,控制通胀比防止经济下滑更加提到优先的位置;经济更好地发展比经济更快地发展更重要。随后,央行迅速上调存款准备金0.5个百分点。

    
如果对通胀的处理手段不辛辣、坚决的话,那将会发生另外一次事后的悲叹3月份的CPI8.3%2月份是8.7%,看似有所回落,但却不能提供实质性的利好,因为2月份的CPI是一次跳跃性的上涨,主要是雪灾制造的短时间内的冲击性短缺,如果没有此因素,CPI应该在7.4%附近。同理,3月份的CPI微幅回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蔬菜生产在雪灾后得以恢复、运输状况好转等因素,但如果扣除雪灾的延续性冲击,也许会在7.8%左右。也就是说,扣除短期冲击因素之后,CPI一直是系统性向上的。

    
尽管中国决策层正在加大价格管制(例如对价格飙升的食用油,最近发改委驳回了国内4大食用油生产经销商涨价的申请)的力度和覆盖面,但是,各国历史无数次地证明,对价格的行政性管制是无法促进生产供应的,相反,它封锁了企业成本的传导效应,大规模提高了被管制企业的成本(利润缩水甚至亏损经营),从而加强了企业与之博弈的决心,即企业通过生产萎缩化来对抗价格管制。

    
要知道,管制永远产生的是短缺而不是丰裕,管制希望能获得价格稳定,但最终收获的是短缺造成的恐慌。尤其是整个世界都处于一种农产品相对匮乏阶段(例如米价飙升),在这种氛围下,农业生产者最好的策略就是降低生产,增加储粮行为。除非这些农产品生产经销者的预期能够稳定,认为农业补贴会超过通胀预期,或者上游农资价格的增长幅度会低于他们可获利的程度。用博弈论的方式看,理解中国的通胀成因,需要的是一种结构主义的视野。通胀不应该归咎于猪肉蔬菜涨价、《劳动合同法》出台、雪灾以及各种终端消费品价格飙升。通胀的根本原因在于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击鼓传花式的剥夺。农产品价格的飙升,不仅仅是农资价格的原因,更是生产农资的上游段,例如机床。但也不仅仅机床的原因,而是钢铁、石化等行业造成的价格传导。决策层应该理解通胀预期下的农户自保行为,要通过紧缩政策削减上游产品的需求,使之产生过剩下的廉价化,这种结构性的严厉调整才是击退通胀预期的唯一武器,也就是说,控制CPI的关键是消灭PPI的涨幅,而不是物价控制。

    
于是,控制通胀预期是重中之重。而加息是稳定预期最好的办法(加息也许从表面上看不能提高生产,但实际上却是最有力的促进生产的举措)。保守估计,中国今年的全年CPI会处于6.8%的位置,那么4.14%的利率怎么说也是不合适的,即使不愿意改变负利率状态,也至少将利率加到5.8%附近。迅速加息、采用紧缩性的货币回收政策、对上游的权势企业和产业实施严厉的信贷控制,并不一定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失业。在对上游实施严厉紧缩的基础上,加大对粮食等下游端的补贴,稳定预期下的补贴才能产生有效供应。

摘自21世纪经济观察

   
上一篇 下一篇
恐慌是股市非理性下跌的理性反应外管局应与中投划分界限